宜賓:產教融合招生模式探索
來源:四川職高信息網 時間:2024-09-14 16:55
宜賓在產教融合招生模式上的探索,主要體現為一種深度融合教育鏈與產業鏈、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招生與培養模式。以下是對宜賓產教融合招生模式探索的詳細闡述:
一、總體思路與戰略規劃
宜賓市以“城市圍繞大學建、產業依托教育興”為總體思路,通過“產、教、城”一體規劃布局,推動產教融合深度發展。這一戰略規劃不僅促進了教育與產業的有機融合,還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。
二、具體舉措與成效
-
高等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
- 宜賓市通過規劃大學城和科技創新城,吸引了一批高校前來辦學。截至目前,宜賓高等院校達到12所,較2016年增長5倍,在校大學生人數也大幅增長。
- 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宜賓市的產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,如新能源、智能汽車、智能終端、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,均成為高校的重點發展領域。
-
政策支持與激勵機制
- 宜賓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鼓勵企業以資本、技術、管理等要素參與職業院校辦學,并享有合法權利。同時,設立產教融合專項資金,支持建設產教融合平臺。
- 實施“三個一”建設模式,即在大學城和科技創新城的規劃區域內,合理分配教學科研、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和區域商業配套及住宅開發的用地比例,實現“雙城”持續健康發展。
-
校企協同育人模式
- 宜賓市積極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模式,通過共建實訓基地、雙師教學團隊、研發平臺等方式,實現校企雙方的深度合作。
- 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、校本教材開發、學生實習就業等工作,形成“班級—車間”雙環境育人、“教師—師傅”雙導師育人、“學生—員工”雙角色育人等具有“宜賓特色”的聯合教學模式。
-
開放辦學與國際合作
- 宜賓市推動高校開展多層級、全方位國際留學生交流與合作,實施“留學宜賓”計劃,差異化設置留學生專業,滿足多樣化留學需求。
- 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,提升宜賓教育的國際化水平,同時也為產教融合帶來更多的國際視野和資源。
三、招生模式創新
-
訂單班與冠名培養
- 根據企業需求開設訂單班,實現招生與就業的無縫對接。企業參與招生過程,提出人才培養規格和要求,學校按照企業需求進行招生和培養。
- 實施冠名培養項目,企業為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、實習機會和就業崗位等支持,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就業競爭力。
-
產教融合型招生宣傳
- 在招生宣傳中突出產教融合的特色和優勢,展示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成果和成功案例。通過組織校園開放日、企業參觀等活動,讓學生和家長更直觀地了解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和就業前景。
-
建立招生與就業聯動機制
- 建立招生與就業聯動機制,將招生工作與就業工作緊密結合。通過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,預測未來幾年的就業趨勢和人才需求變化,為招生計劃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。同時,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,確保畢業生能夠順利就業并滿足企業需求。
四、未來展望
宜賓市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改革,推動教育鏈、人才鏈與產業鏈、創新鏈的有機銜接。通過不斷創新招生模式、優化專業設置、加強校企合作等方式,為宜賓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。同時,宜賓市還將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新路徑和新模式,為其他地區的產教融合工作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。